纺织品贸易文献(纺织品贸易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23-04-13 分类:纺织材料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纺织品贸易文献,以及纺织品贸易文献综述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中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贸易中所遭受的贸易壁垒的情况
摘要: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对美出口之路可谓是艰难坎坷,而要想扭转纺织品出口的被动局面,必须改变以往以量取胜的理念,提高产品质量和自主品牌价值,改革现有的产业结构和营销体系,提高我国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贸易摩擦;保护贸易政策;综合竞争力
一、美国为什么对我国出口纺织品频频发难
(一)导致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国外因素
第一,美国借对中国纺织品的制裁缓解贸易逆差及失业压力。长期以来对华贸易的巨额逆差使得美国国内许多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颇为不满,他们声称中美贸易中的巨大逆差有损美国利益因而应对我国输美产品予以设限。而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又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品为主,因此当美国以缩小贸易逆差为理由而采取保护性贸易政策时,作为我国出口重头的纺织品自然是首当其冲了。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额剧增。美国却认为是低价进口纺织品大量涌入美国市场造成了美国国内产业工人的失业,尽管事实证明美国国内失业率与贸易逆差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美国政府则声称鉴于“公平”起见,须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纺织品采取以抵制政策,因而作为美国纺织品的主要进口国,我国的进口纺织品成了美国国内失业问题的“替罪羊”。
第二,美国对WTO体系下的特保条款和非市场经济条款肆意滥用。根据中国加入WTO时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和《中国加入WTO工作报告书》中做出的承诺,如果世贸组织成员在确定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由于市场扰乱、威胁和阻碍这些产品的有序发展的话,在与中国磋商未果的前提下则可对中国肢键的出口纺织品进行限制,而由于相关文件中对于“市场扰乱”及“威胁、阻碍相关产品的有序发展”的标准没有吵蠢做出明确规定,美国则擅自将此标准当作“自由裁量权”而加以滥用,对我国的进口纺织品肆意制裁。
在对于反倾销和反补贴的确定上,按照WTO的非市场经济条款规定,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的界定价格要低于市场经济国家,这也意味着从2008年特保条款到期到2016年我国“非市场经济国家”有效期结束的八年间,反倾销与反补将成为美国限制我国纺织品进口的主要措施。
(二)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中暴露的我国出口纺织业的弊端
第一,出口纺织品同质化严重,单位创汇额低。我国出口纺织品多年以来主要有中低档产品构成,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难免要走低价竞争的道路,从而给了进口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以可乘之机。产品范围的狭窄、营销路径单一使得我国纺织品出口一旦遭遇制裁往往涉案金额巨大,损失惨重。
另外,与我国其他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一样,我国的出口纺织品也有技术附加值与品牌价值低的通病,大多数出口纺织品都是国外品牌的贴牌、定牌生产,只能赚取不到10%的加工费,而自主出口产品质量差,档次低,虽然出口量大,但价值低廉,创汇少。
第二,我国的所谓“非市场经济地位”是导致我国出口纺织品在美国频频遭遇特保调查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非市场经济条款”已成为进口方对我国纺织品予以制裁的有力把柄,因而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确立将对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的解决乃至化解与其他进口国的贸易摩擦都意义重大,这也是我国政府外交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
第三,出口纺织品行业协会调控能力欠缺。在对美国出升饥陪口中频频遭与特保与反倾销调查中,我国纺织品行业协会责无旁贷。纺织品出口量增长失控,出口价格失调,在贸易风险之前缺乏相关的预警信息等等,这些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我国纺织行业协会职能上的不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相比,我国的行业协会起步较晚,机制也欠完善。最典型的就是我国行业协会的双重管理体制即所谓“半官半民”性,使其社会职能不明确,而且我国缺乏与行业协会职权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些都导致了我国纺织行业协会的活动范围受限,执行力度欠缺,从而无法实现对出口纺织企业有效的宏观协调作用。二、我国纺织品出口如何面对新一轮的挑战
第一,从根本上改变增长方式,从量的优势转向以质取胜。要想让我国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真正站稳脚跟的关键在于“质”而非量,即提高出口纺织品质量与品牌价值,提高高档产品在出口纺织品中的比例,从而增加单位出口品的出口利润,让种种保护贸易政策无从下手。针对当前我国出口纺织品中贴牌生产比例大,且国内品牌价值低、数量少的现状,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应当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行业结构进行根本上的结构调整,从生产和定价两方面着手对行业结构进行整治。在出口纺织品的生产方面执行统一严格的质量标准,尤其在安全与卫生标准方面向西方主流标准看齐,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在定价方面,必须理顺当前低价竞争的价格体制,通过引入相关的最低工资制度、劳保制度、税收制度等将出口产品价格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在纺织行业内形成定价策略高度统一的“卡特尔”,对个别企业在贸易中追求短期利益的“个人行为”坚决予以杜绝,这样才能够保证在长期中所有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要使我国出口纺织品在海外市场能够稳据一席之地,品牌战略是我国纺织行业的必经之路,我国应通过技术与资金支持在纺织企业中扶持起一批自主名牌企业,通过过硬的质量和高端定价以及一系列完善的营销网络在进口国确立起巩固的市场地位,扭转国际市场上中国纺织品以往粗制廉价的形象。
第二,做好应对反倾销与反补贴的准备。但随着2008年特保条款得到期,反倾销将成为许多进口国尤其是美国制约我国纺织品进口的利器,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逐渐被认可,针对我出口纺织品的反补贴调查也很可能会有增多的趋势。面对可能到来的纺织品反倾销浪潮,除了要对出口纺织行业中的价格体系进行整改以外,纺织企业的产权制度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理顺,根据欧美的反倾销法,对于倾销的界定取决于一国政府在资源分配和定价中所起作用程度。产权不明晰是当前我国众多国有企业的通病,因而许多大型国有纺织企业须加快股份制改革的步伐,在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前提下,有效地从机制上切断产权上的政企关联,为反倾销的应对打好基础。而与反倾销相比,我国纺织企业对反补贴似乎更为陌生,在应对反补贴方面的人才相当匮乏,相关立法也欠完善,因而当务之急是在纺织行业内大力普及WTO框架下关于补贴与反补贴的法律法规,并尽快在国内培养起一批我们自己的反补贴应诉人才,尽快熟悉与适应国际反补贴应诉规则,为反倾销应诉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从单一的出口贸易向全球化经营转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贸易体系中区域贸易协定的比例急剧增长,据统计,2005年在自由贸易协定之下的优惠贸易已占到总贸易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跨区域的双边贸易协定也有所增加,这些都对纺织品贸易有着深刻的影响。区域贸易的一体化对我国这样在纺织品贸易领域具有全球化竞争优势的国家是不利的,区域贸易组织的内部贸易对我国纺织品在这些地区的出口会产生巨大的贸易转移作用,因而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应当以合作贸易形式取代单一的出口贸易,通过海外生产及加工贸易的方式绕开区域贸易壁垒,从而利用其内部贸易的优惠安排增大在这些地区的贸易额。
三、结语
伴随着中国纺织品出口走过了一段布满荆棘的道路后,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仅仅依靠低廉的价格和大量的销售额已经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了,纺织品贸易竞争的关键所在已经不在于谁掌握有低成本的劳动力,而在于生产中的专有技术、高质量高品位的产品、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良好的信誉、服务等等。另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贸易集团化的浪潮下,仅仅靠一国国内的生产和出口来占据海外市场的难度越来越大了,要想最大限度的避开贸易壁垒、降低成本赚取利润,就得本着“大市场”的理念在广泛地参与各个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合作,而这些都是新时期国际贸易中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中美纺织贸易争端暴露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软肋,也让我们意识到要想成为在国际纺织品市场上稳若磐石的贸易强国,提高出口纺织业的综合竞争力是必经之路,也是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林娟.品牌之路——中国服装业后配额时代的必然选择[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02).
[2]胡元礼,董岳.由欧美设限看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发展[J].商业经济,2007,(07).
[3]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谭劲松.中国纺织经济[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5]丁珏.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16).
[6]Davied Palmeter A Commen tary onthe WTO Anti Dumping Code[A]Journal of World Trade,30(4),43-71,1996.
论文题目”浙江纺织品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请帮我找找可以写这题目的材料和文献,谢谢了
浙江纺织品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孟宪嘉 浙江理工大学
[摘 要] 本文对浙江纺织品对外贸易中面临的问题做了透彻的分析,并对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有力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浙江纺织品 对外贸易 问题 对策
我国加入WTO以后,浙江纺织品行业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内
上参与国际竞争,实现了快速发展。2004年纺织品出口总额占全国的
20.9%,占全球的3.4%。浙江已成为全球主要的纺织品出口加工地
区之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以量取胜的浙江纺织品的弊端逐渐显现
出来。2005年1月日,纺织品贸易配额体制的结束又给浙江纺织品行
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 浙江纺织品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
1.经营方式落后,产品附加值低
浙江纺织业的发展,主要走的是粗放式产业、中低端产品的发展
路线,出口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数量的推动。
目前,很多企业仍然停留在利用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成本扩大规
模,搞粗放式经营,采取低价营销模式。对技术革新、品牌创立,投
入很少,产品加工的深度、精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低,新产品开发速
度慢,满足不了国际市场的需求,部分中低档产品出现竞争过度,严
重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阻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电力紧缺,原材料价格上涨
近几年来,浙江省的电力越来越紧缺。由于电力供应紧张,浙江
各地普遍采用间隔供电措施,导致企业生产时间安排的难度加大、按
时交货难以保证,企业怕耽误交货日期而不敢接单或推迟交货期。在
电力紧缺的同时,原材料价格也不断是上涨。近两年来,随着煤炭、
电力、石油、运输价格的上涨,纺织面料、棉纱等原料也跟着上涨。
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业品价格高进低出,企业利润大大减小。
3.纺织品被动配额取消后,无序竞争将会加剧
长期以来,以同质化的中低档产品为基础、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
的无序竞争比较突出。2003年~2004年,我国出口纺织企业就从3万
家猛增到近4万家,绝大多数企业同时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以短期扩
大规模。在产品市场面临饱和时,这些原本就以“量梁虚大价低”制胜的
纺企,往往采取极具自杀性的“价格战”,打乱了正常的经营秩序,危
及到国际市场的保有。纺织品被动配额取消后,更多的企业特别是中
小企业将大量涌出,无序竞争问题可能进一步暴露。
4.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对外贸易摩擦将会增多
浙江出口的纺织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产品基本处在国
际分工和价值链的低端,增长以“跑量”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加
上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供给,导致出口产品成本不高,极易给人以低
价倾销的印象。近几年,我省已是全国受反倾销、保障措施等立案调
查最多省份。纺织品一直是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焦点,目前世界主要
进口国都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高度关注。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主要进
口国会以其他形式的贸易壁垒来取代配额制,如果短期内出口过快增
长,势必打破原有的市场平衡,引起市场波动,加大市场压力,加剧
贸易摩擦。
二、浙江纺织品对外贸易的对策
1.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浙江纺织企业要做好长远打算,着眼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及时局悉调
整产品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形成一批市场份额大、附加值高的主导
产品,实现出口增长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的转变。把增强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鼓励大
中型纺织企业创立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提高研发投入占销售
收入的比重,努力开发专利产品、原创技术和知名品牌,发挥行业示
范带头作用。树立品牌战略,扩大品牌出口;加快实施“走出去”战
略,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提高获利空间,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2.合理建设能源项目,积极进行技术革新
当前这段时间是浙江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电力的需求相当
大,政府应当把基础设施不健全和资源紧缺等瓶颈制约问题当作政府
工作的重中之重。浙江经济条件好,民营资本十分丰厚,浙江省各级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民营资本参与能源项目建设。在合理建设
能源项目的同时,浙江省各级政府要鼓励企业积极进行产业和产品结
构的调整 ,支持推广采用节能、降耗、节水、环保的先进技术设备
和产品。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鼓励高效—
—高产出、高附加值、低能耗产业的发展,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
污染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产业内部也应该有产业政策引
导,鼓励发展效率高、电耗低、能耗低的产品。
3.加强行业自律,采取稳健的出口策略
各级纺织橡腊燃行业协会应积极发挥组织作用,在中国政府宏观政策指
引下,与中国相关社团组织合作,增强行业组织在政策推介、信息收
集、风险预警、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在同类企业和同类产品
在同一国际市场竞争时,行会可以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帮助企业制定
科学合理的价格,营销和竞争方法,避免一些企业不顾长远利益和全
局利益,竞相降价、相互拆台、商业欺诈等“自相残杀”、“自毁市场”,
维护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公平秩序。
4.建立纺织品对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随着纺织品配额的取消,以反倾销为主要形式的贸易争端必将加
剧。因此,浙江纺织行业要进一步做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监测预警和
应对工作。对于市场已经饱和,可能面临反倾销的地方,企业应当建
立主动限制机制,降低对主销市场出口的增长速度,达到一定的比例
即暂停。认真执行国家关于纺织品贸易的政策和制度,规范企业出口
行为,及时发现和制止不正当竞争。合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行业
正当权利,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支持企业积极应对国外反
倾销调查和贸易壁垒,维护产业安全。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在全国具有优势的制造业”——浙江省经济贸易委
员会综合处发布
[2]“商务部、海关总署2004年公告第103号”——中国纺织品
商业协会
[3]“促进自由贸易,共建合作平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
长杜钰洲在“纺织品服装跨国采购在中国”论坛上的讲话
要[PDF格式给我留言
求山东纺织业对外贸易发展研究参考文献~
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首次宣布,对市场销路最好的三类中国纺织品发起特保调查。作为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大省的主导产业,刚刚品尝到贸易自由化甜头的中国
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首次宣布,对市场销路最好的三类中国纺织品发起特保调查。作为纺织服装姿伍烂产品出口大省的主导产业,刚刚品尝到贸易自由化甜头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目前却在大洋彼岸不时传来的“设限”声中艰难前行。
4月4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正式宣布,决定对部分原产于中国的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以及棉制和化纤制内衣等三类纺织迹漏品自动发起纺织品特保调查。
山东省最大的服装出口经营企业绮丽集团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这三类产品是美国市场需求最为强劲的纺织品,约占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量的30%。此次调查后,美国对其设限几成定局。
今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的首次特保调查,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加入WTO之后呈现在中国纺织业面前的并非坦途。
山雨欲来。作为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大省,山东面临着怎样的挑战?该如何应对?
出口激增的背后
4月11日,山东省外经贸厅。记者到访时,贸发处处长吕伟女士橘悄正在研读有关此次美国启动特保调查的相关材料,办公室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世界地图,位于太平洋两岸的中国和美国遥相对应。
“如果冷静客观地看待中国纺织品今年年初以来对美出口的大幅增长,不难发现,这其实是过去实行配额制时被压抑的出口能力的正常释放。”吕伟语调不高,但语气却是义正辞严。
据了解,在山东省内各行业中,纺织服装业出口额居于首位。今年1―2月,山东省对美服装出口2亿多美元,同比增长了1倍。而根据美国海关的初步统计,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市场来自中国的这三类纺织品同比增长约1250%、1500%和300%。
但是据山东省外经贸厅的统计数字,尽管山东省这三类产品对美出口数量增加,单价却同比下降30%左右,所以对美总出口金额并不像出口数量增加得那么多。
吕伟表示,这种对美纺织品出口的“井喷式”增长还有另一原因。在今年年初,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美国可能还会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为了获得更多的配额,于是采取了压低利润抢占市场的策略。因为现在出口数量越多,设限后所能获得的配额就越高。所以,现在的统计数据在这一意义上已经“失真”。
关于纺织品贸易文献和纺织品贸易文献综述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已有5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