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纺织行业最新消息(数字化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3-04-11 分类:纺织材料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数字化转型纺织行业最新消息,以及数字化产业转型升级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晋江经济开发区:实体经济插上数字“翅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机台飞速运转,工人寥寥无几,每台设备上的摄像头实时传送着生产画面。走进位于晋江经济开发区时尚园的华宇铮蓥集团,数字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带动车间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不断攀升,企业销售额实现每年递增。
当前,数字化已成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眼下,晋江经济开发区正以“园区+链条+数字经济”产业模式,推动鞋服、纺织、食品、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插上数字化“翅膀”,角逐数字经济“新蓝海”。
2022年9月,晋江经济开发区以工业互联网为主导产业,跻身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专项扶持名单。在各园区,已进行数字化改造企业达122家。
“到2025年,全区将力争建成1500个以上5G基站、100个以上工业APP,将培育30家以上数字化转型服务商、3个以上领先的平台,建成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区,助力晋江从‘产业之城’迈向‘数字之城’。”晋江经济开发区相关分负责人表示,这也是晋江经济开发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龙头示范带动 拥抱数字经济
华宇、信泰、盼盼、向兴、凤竹……近年来,在晋江经济开发区各园区,龙头企业纷纷搭上“数字”快车,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为什么龙头企业积极拥抱数字经济?华宇的一组数据或许能说明问题。自实施数字化改造以来,华宇经编机台运转率从75%提高到95%,产品不良率从25%减少到5%,产品研制周期从平均30天缩减到15天,企业销售额每年递增20%以上。
“工厂年产量大,生产环节每提升一个百分点,都是一笔可观的利润。”华宇铮蓥集团执行总裁苏成喻坦言,数字化设备的运用还大幅提升了工艺效率,以前一个工人只能操控1~2台设备,如今1人可以同时操控20台,大大节约了人力。
对数字化应用的显著成效深有同感的还有盼盼公司。
在盼盼面包生产车间,已基本实现数字化生产模式。不仅和面、成型、烘焙、冷却等生产环节,通过5G系统实现智能管控,生产线的所有数据都能自动上传云端,实现自动记录、分析、反馈,十分高效、精准。
去年8月,盼盼公司投入1200万元开始5G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如今,公司在提质、降本、增效等方面取得全面提升,今年1至7月产能同比增长11.76%。
作为纺织行业的领军企业,向兴集团对数字化的应用更在于推动绿色发展。
在引进数字化智能平台后,向兴公司对生产中各环节的关键节点和生产数据进行了采集与监控,精准实现效率做加法、能耗做减法,推动纺织生产加快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在数字化浪潮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带动晋江经济开发区鞋服、纺织、食品、机械制造等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让经济活力更足、动力更强。
构筑产业生态 拓宽发展路径
人工智能、5G通信、工业互联网……提起数字经济,这些是绕不开的热词,更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核心。
围绕这些“关键词”,经济开发区实施了系列举措,从建设园区服务云平台、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业链总集成平台等多个角度,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产业生态体系。
当前,晋江经济开发区智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正着力推进。该项目将打造园区数字底座,提供可视化治理、一体化监管和城市化服务等,提升园区信息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万丈高楼平地起”,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的“底座”,也是数字经济的“高速公路”。
为满足越来越多工业企业对数字化的需求,在多个园区,一批新的5G基站正在加紧建设。这是经济开发区携手移动、联通、电信等三大运营商,推动园区4G网络提速、5G网络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目前,各园区已建成机房33个,4G基站、5G基站1112个,总投资额达2亿元,实现了重点区域5G网络信号覆盖。”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25年还将投入1.138亿元,计划建设9个机房,62个4G及445个5G基站,进一步提升重点区域网络信号,为工业互联网提供完善的网络体系。
于此同时,经济开发区还积极引进华为、中海创等行业云平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解决方案等。依托华为技术及相关资源,当前,华为(晋江)工业互联网云孵化平台已向近40家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
政府主动出政策、建机制、搭平台,企业也积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
深耕经编核心业务的信泰集团,不仅提出“SincetechPDA经编生产管理App集成应用解决方案”,从生产、仓储、管理等方面,促进集团数字化转型升级,还上线TextileLibrary App(布料图书馆App)、“源选”App等,与客户实现有效、快速的产品对接。
“这些系统还可向其他相关行业领域进行推广,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同行业协同发展。”信泰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卫生用品机械制造龙头企业,海纳机械公司积极打造了“全球卫品服务网-5G卫品行业工业互联网数字赋能平台”。近日,该平台获评福建省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项目,入驻用户已达352个。
据悉,该平台不仅提升了卫生用品设备厂商的智能化运维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降本增效,还赋能整个卫品行业的发展。
“平台投用后,运维效率提升了20%,降低了设备故障对生产周期的影响,每年因故障而导致的各项成本减少了8%。”晋江海纳机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志雄说。
不仅卫品机械行业,在鞋服、纺织等行业,经济开发区还积极引进并建设一品嘉云创中国鞋产业供应链平台、万物智联纺织领域全产业链平台等一批典型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通过建设5G+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上下游供应链,推动平台+园区融合发展,不断扩大产业链“生态圈”。
当下纺织产业消费升级,成本攀升,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降本增效吗?
从制造业的普遍情况来看,推动制造企业上云上平台,实现制造产业的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是必然的趋势,也是降本增效的关键措施。就纺织产业来讲,近年来,纺织行业面临多方面的机遇与挑战,亟待转型升级:
因此,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纺织企业的“救命稻草”。根据中发智造的报道,某年产值2-5亿的纺织企业,通过部署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顺利完成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改造,每年可以产生直接效益约500-800万元。由此可见,应用工业互联网,可以有效帮助印染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1.核心指标实现智能化监测
应用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之后,整个工厂的订单、设备、生产过程、物料、排污、水质等数据全部实现互联互通。核心经营数据诸如设备利用率、染色一次成功率、每天的能耗物耗成本等,不再需要人工统计合算。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完全可以实时反馈这些数据,让经营者一目了然。
不同级别的管理者,关注点不尽相同。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后,厂长、车间主任、计划员、班组长等都能够实时获得各自关心的指标和进程。
2.形成智能制造的闭环
数据思维可以引领纺织产业形成智能制造的闭环。正如马云所言,在未来的制造业中,企业最离不开的不是电力,而是数据。数据将成为制造企业、制造行业乃至制造产业的基础生产资料。纺织产业与工业互联网不断融合发展,还可以帮助企业将数据变为资产,形成数据驱动的思维。
通过数据沉淀和学习,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了智能排产、智能配色、供应链协同等工业APP,实现智能优化和决策,形成采集、分析、挖掘、学习、优化的闭环。
3.实现环保与安全的智能化预警
环保和安全对于印染企业尤为重要。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将VOC、工业水质、外排COD等数据与工艺和质量进行关联分析和预警,实现了智能化环保监测,有效降低环保成本和压力。
安全方面,通过工业互联网的数据中台,可以全面采集并联通企业内部的人、机、料、法、环等数据,并根据纺织印染企业的核心指标和业务逻辑建模,实现7*24小时分析统计、监控预警,有效预防生产过程中的设备故障、人员安全隐患、火灾等问题。比如生产过程中,定型机烟道一旦温度过高,系统就会多通路报警,有效避免火灾事故,提升安全指数,减少灾害损失,客观上也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
综上所述,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帮助纺织产业完成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改造,打造数据驱动的生产方式,实现核心指标智能化监测,形成制造工艺与流程的智能化闭环,实现环保与安全的智能化预警,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升生产效率。
石狮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近几年,石狮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不断转型升级,淘汰落后生产设备,鸟枪换炮,投入资金引进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和生产线,不仅企业产能得到提升、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而且节省了人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图为烈酒服饰智能制造生产车间场景
走进 石狮服装 智能制造园企业烈酒服饰的智能生产车间,只见数百台电脑智能缝纫机一字排开,穿着统一厂服的员工在各自工位上不停忙碌、缝制服装。该公司总经理吴学贤介绍说,前不久他们引进了国际领先的电脑智能缝纫机,其送料时间、针脚大小、缝纫张力等数据,都可以在总控制台上进行控制,甚至用手机上的软件也可以调节,十分便捷。使用这种生产设备和流水线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精度和产品质量。
凯宾服饰总经理邹雄兵是石狮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和不断转型升级的见证者。他于1993年来到石狮一家服装厂打工,从普通的平车工做起,到打版师、部门经理,再自主创业开办服装厂。他说,从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就可以看出我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实步伐,从普通的脚踏式缝纫机到电动控制缝纫机,再到如今的电脑智能缝纫机,近30年来,我市服装企业的缝纫设备持续升级,如今已更新到第四代。
我市纺织服装企业需要数字化、智能化,其他产业企业同样需要数字化、智能化的助力。走进石狮高新区企业鸿日光学的无尘智能化生产车间,你会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一批合成树脂原材料,经过注塑加工、镀膜处理、自动装配、智能分拣、质量检测等十几道工序,一枚枚功能强大的高精度光学镜头就被生产出来了。据该公司董事长郭宇宁介绍,近年来数字化、智能化在光子产业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科技创新步伐持续加快和产品不断升级,生产设备、流水线也相应地适时加以改造,产品的质量可靠性进一步提升。就拿他们公司生产的光学镜头来说,其精度可以控制在100纳米左右。
这些可以说是我市多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一个个缩影。
我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已经谋划了远大蓝图。根据《 石狮市 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到2025年,智能产业产值将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近年来,石狮高度重视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为进一步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转型,先后出台多项政策,重点从硬件、软件、应用三个方向推进智能产业加快发展。在各项政策的鼓励及全方位的培育下,全市智能产业快速成长,部分产品和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我市加快多个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建设步伐,发挥骨干企业核心技术强、引领辐射作用大的优势,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实现技术共享,引导集群企业从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转变,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
从国家层面来看,数字化、智能化也是大势所趋。在11月9日举行的2022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会上,工信部提出系列具体举措,支持中小企业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工信部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方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从增强企业转型能力、提升转型供给水平、加大转型政策支持等三方面提出了14条具体举措,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业内人士表示,我市纺织服装、高端制造等支柱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企业加入这个行列,再过几年,我市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将达到较高水平。
数字化赋能“三品”战略 五部门发布未来四年行动方案
五部门发布未来四年行动方案——
数字化赋能“三品”战略
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药监局、知识产权局五部门联合对外发布《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确立了未来四年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主要目标。提出到2025年,消费品工业领域数字技术融合应用能力明显增强、培育形成一批新品、名品、精品,品种引领力、品质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专家认为,《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以消费升级为导向,以数字化为抓手,以场景应用为切入点,聚焦关键环节,强化数字理念引领和数字化技术应用,统筹推进数据驱动、资源汇聚、平台搭建和产业融合,将推动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迈上新台阶,引领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
“三品”战略是重要抓手
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是指推动制造业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近年来,“三品”工作已成为引领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文强表示,自2016年“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实施以来,消费品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产品供给能力和对需求适配性稳步提升,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利润、出口交货值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均接近30%,轻工、纺织出口额占全球30%以上,高附加值产品占比稳步提升,全产业链稳定性及整体竞争力持续增强。
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介绍,轻工业大力推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实施,较好满足了消费升级,如高端手表所用的陀飞轮机芯产量从2015年的几百只提高到2021年的2万余只;国产智能坐便器质量抽检合格率由2016年的82%提升到2021年的97%。
“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准确把握住了以纺织行业为代表的消费品工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三品’贯穿科技硬实力突破与文化软实力提升,对消费品工业持续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发挥了全局性带动作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说。
此次发布的《行动方案》为“十四五”时期深入实施“三品”战略指明了方向,将有助于指导行业借力数字技术改善消费品供给,瞄准国际高端水平进行开拓,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在产业链中高端取得提升和突破,并将之作为长期努力的方向。
同时,引导企业提升数字化研发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消费升级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并有助于建立生产端和消费端数据链路,促进供给升级和需求升级协调共进,加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数字化是发力点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新动能作用持续增强,消费品工业亟待通过数字化转型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释放发展新活力。
数字化技术深刻改变了消费品工业。在方太洗碗机全能工厂的水槽洗碗机智能化柔性生产线上,记者看到每台洗碗机都能自动进行智能化检测并进入下一步,还能模拟顾客家庭使用场景,确保每台产品符合市场品质要求。据方太集团洗碗机产品线总经理徐慧介绍,方太洗碗机数字化工厂于2021年10月正式投产,当前可生产水槽洗碗机和嵌入式洗碗机两个品类,兼容25个系列、82个型号,单线日产近千台。
因为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果汁企业汇源集团的配送时效大幅提升,当日达和次日达比例上升了80%;破损率下降了90%;物流成本则下降了20%。汇源果汁执行总裁咸晓芳介绍,与京东物流共建的一体化供应链项目不仅为汇源的运营和管理带来效率提升,更通过全国仓运配一体的供应链柔性协同网络,带动消费者的体验升级。
伊利将数字化技术赋能于乳业的全产业链中,不断提升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在上游,伊利打造“智慧牧场”,奶牛们一“牛”一ID,活动量、反刍量、产奶量、食欲、睡眠、呼吸频率等各项数据一目了然。在中游,伊利建设“智能工厂”,从生产线到质检、包装、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机器人、生产、抽检、灌装、装箱、码垛一气呵成,目前伊利全国所有工厂均实现了智能化布局。在下游,伊利通过大数据洞察消费需求,预判流行口味和营养功能,根据不同地区、人群,优化口味、创新产品。
据了解,近年来,轻工业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2021年,轻工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工业电子商务普及率分别达到76.9%、69.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2个和3.4个百分点。应用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的轻工企业比例,分别高出全国工业平均水平3.5个、2.2个和3.7个百分点。
“轻工业中小企业多,部分企业缺乏数字化人才及资金,急需成熟案例示范引领和公共服务平台支撑,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使命重大、空间广阔。”张崇和表示,《行动方案》围绕“数字化助力增品种”“数字化助力提品质”“数字化助力创品牌”3大领域部署了10项重点任务,提出到2025年,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均超过80%,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培育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发展目标,为轻工业数字化转型明确指导方向。
“《行动方案》精准定位数字化助力‘三品’和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其有效实施将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变革效应,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协同发力,推动消费品工业全产业链条转型升级。”刘文强说。
打造行业发展新支点
《行动方案》立足行业数字化转型实际需求,提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刘文强分析,包括聚资源、育生态、增绿色,助力增品种;促改造、强追溯、抓协同,助力提品质;强体验、重服务、显特色,助力创品牌。
比如,在增品种方面,提出推进产品绿色设计与制造一体化,完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加快推进绿色产品市场供应,积极拓展绿色消费场景,以数字化手段赋能绿色化生产等。在提品质方面,提出加快推动重点行业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消费营销等环节数字化溯源,发挥数字化溯源提振消费信心的倍增效应。在创品牌方面,提出打造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品牌联合体,突出地理标志产品、主导产品,加大优质特色消费品宣传,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等。
“轻工业将通过数字化赋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张崇和透露,将大力发展功能食品、婴童用品、智能家电、智慧家居、适老产品、绿色设计产品。每年发布升级与创新消费品100个,到“十四五”末,发布数量达到1000个。绿色设计产品总量达到2000个。同时,以数字化赋能产业集群转型,推动30个规模3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率先向先进制造业集群迈进,形成超2万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第一方阵。到“十四五”末,培育10个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
“纺织行业将完善产业生态,将数字化打造成行业协调发展、协同创新的新支点;提升基础能力,将数字化打造成为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支点;拓宽应用场景,将数字化打造成为撬动国内大市场、畅通双循环的新支点。”孙瑞哲说。
关于数字化转型纺织行业最新消息和数字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已有2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