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纺织品贸易(中日纺织品贸易数据)

发布时间:2023-04-11 分类:纺织行业新闻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日纺织品贸易,以及中日纺织品贸易数据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求助英语高手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China-Japan trade textiles, textile trade friction inevitable problems arise. Japan's political economic services, the issue is not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 and the "bubble economy" dashed to the declin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its textile products are the main cause of problems. Textile trade friction in Sino-Japanese two are important trade partners to each other's country in the two countries, the textile indus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greater impact, but we must recognize the right of textiles trade friction is now international trade is a normal phenomenon, will be in China and Japan textiles trade-exist. In response, accelerat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and reduce export, establish and improve response mechanisms, a well-known brand; Focus on innovation,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achieve sustainab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Chinese textile exports into the textiles trade power is the only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中国和日本的主要贸易往来

中日贸易目前是中国逆差 不过中国的总贸易顺差却得益于这种贸易

中日间的贸易是很密切的

中国向日本出口大量生产的轻工产品

像纺织品 塑料制品 电器这类东西

日本向中国出口电子电器产品 除去成品外也大量出口零件

另外日本向中国出口精密机械和重工业产品和原料

比如除去出口汽车外 还出口钢材 石化产品等

日本的材料工业比较发达 中国则有大量劳动力

所以现在 日本从海外进口原物料

经过加工 再出口到中国制造或组装成成品

产品在中日两国和全世界销售

这种产业链很普遍 所以中国出口从其他国家产品

很大一部分是使用从日本进口的原料和零件制造的

中日贸易特色是什么

晋中之窗030600.net提醒您:

中日贸易的特点分析(一)中日贸易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的作用日益突显中日贸易总额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是相对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飞速发展的情况,中日贸易的发展只能算是一般发展。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政治因素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二)

中日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中国和日本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日本经济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但缺少资源和市场,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较高;而中国正处于发展和上升阶段,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相对比较丰富的资源,特别是拥有广阔的市场,但相对缺少资金和技术。目前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而日本对中国出口的则主要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可以说,中日之间的贸易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

(三)中日贸易产品比较集中在中日贸易中,机械类产品、纺织服装、电器及电子产品占主要地位。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国别贸易报告,1225年日本向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机械设备和电器及电子产品,这两类产品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几乎达到627,同时,日本自中国进口产品中,机械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所占比重为45867,纺织品占9:8;7。

(四)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促进了中日贸易规模的扩大近些年来,中日贸易的稳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日本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的高速增长来主导和推动的。

这种主导和推动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对华直接投资促使日本企业的主要生产和经营基地迅速向中国转移,带动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所需机器设备和主要零部件大规模向中国出口;另一方面,对华直接投资促使日本企业的主要生产和经营基地迅速向中国内地转移,导致日本国内市场所需的大量产品也要通过从中国进口来满足

谁能提供广东省对日本服装出口情况分析

广东服装出口增速趋缓 预计明年将面临更大挑战 Jason,2005-07-07 12:53:42

服装生产出口大省广东,今年出口额首度被长三角的江浙地区赶超。今年1~7月,广东省的纺织服装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了7.4个百分点。

今年1~7月,广东纺织品及服装出口97.7亿美元,同比增长9.2%,比全国22%的增幅低13个百分点;占全国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份额也从2003年的26.7%下降到了今年前7个月的19.3%;出口总值首度被浙江超过,前7个月超7.3亿美元。

广东省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市场仍集中在香港地区,今年头7个月对香港的出口值为59.1亿美元,同比增长9.4%,占广东纺织品及服装出口总额的60.5%。

统计表明,头7个月广东对美国的出口为6.3亿美元,增长2%;对东盟出口5.1亿美元,增长5.6%;对欧盟出口4.4亿美元,下降14.7%;对日本出口4.3亿美元,下降1.8%。

有关专家分析说,广东纺织及服装产业产能趋于饱和,而新投资不足,技术改进和产品结构升级、品牌培育不快,其发展形势明显比不上华东地区,竞争优势逐渐减弱。

近年来,江浙地区的纺织品及服装产业迅猛发展,利用技术和资源优势,发展大企业集团,创出自己品牌,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都获得长足的进步,竞争力明显增强。

更大的挑战是,明年全球纺织品配额放开后,预计国内将有更多的企业投入生产和出口,中低档纺织品及服装出口竞争将更为激烈,对广东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将形成新的冲击。

业内人士称,惟有利用经验和现有的生产、市场和资讯优势,提升产品质量,培育自有品牌,积极研究即将来临的纺织品后配额时代形势,才能使传统出口商品焕发新的活力

2005年1-3月对日本真丝绸商品出口概况

2005.5.16

--------------------------------------------------------------------------------

今年1月1日起,我国与日本已有近三十年历史的双边丝绸贸易协定正式终止,日本将取消所有丝类商品的进口配额。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中日丝绸的自由贸易。但日本丝绸业界却对此有一定担忧。从去年十月份开始,日本丝绸人纤织物工业组合联合会、日本中央蚕丝协会及日本农畜产业振兴机构、日本纤维输入\出组合组织等政府机构及行业组织先后派员到中国,与我会王沈阳会长及有关人员会谈,就两国丝绸贸易交换意见,表达了日本方面对放开配额后的担忧,一是担心放开配额后我国捻丝对日本出口大量增长;二是担心对日本蚕丝出口价格下降。今年4月,前来参加中日纺织品政府对话的日本经济产业省产业制造局一行,又向我会通报了1-2月日本自我国进口和服用面料增长较大,以至福井、石川等和服生产集中地企业感到忧虑,政府正在研究保护措施等情况。几次会谈总的内容是希望中日双方加强沟通与合作,避免中国丝绸对日本出口出现激增、对日本市场造成冲击。 为了帮助我国丝绸企业更好地了解日本市场,把握好对日本的出口节奏,及时调整商品结构,我部将进一步加强对日本丝绸商品出口的跟踪了解,及时为企业提供有关信息,供企业决策参考。 据海关统计,1-3月对日本真丝绸商品出口9249.73万美元,同比增长11.66%,低于对全球出口21.85%的增幅。所占份额为11.04%。

对日本真丝绸商品出口以丝绸服装为主,其次为蚕丝类商品和真丝绸缎。

一、对日本丝绸服装出口增长平稳,平均单价较高

1-3月对日本丝绸服装出口4758.97万美元,同比增长10.84%,是我国丝绸服装出口第二大市场,所占市场份额为10.1%。平均单价较高,13.22美元/套,大大高于对全球出口9.31美元/套的平均单价,在主要市场中也属最高。

二、对日本蚕丝类商品出口微幅增长,平均单价居主要市场首位

1-3月对日本蚕丝类商品出口1460.2万美元,同比增长2.54%,是我国蚕丝类商品出口第三大市场,所占市场份额为13.13%。平均单价在主要市场中最高,为21.02美元/公斤。

由于日本放开了蚕丝的配额管理而继续对生丝进口收取农业税,因而对日本蚕丝类出口主要以捻丝和绢纺纱线为主。日本方面较为关心的捻丝1-3月出口188.43吨,金额439.9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8.61%和23.23%;平均单价略有下降,为23.35美元/公斤,降幅为4.19%,但仍高于对全球出口22.77美元/公斤平均单价。

对日本蚕丝类出口企业主要以山东、浙江、江苏省为主,前5位依次为:山东英信蚕丝贸易有限公司、浙江桐乡花神生丝有限公司、江苏苏豪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泗绢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安信贸易有限公司

三、对日本真丝绸缎出口情况

1-3月对日本真丝绸缎出口873.82万美元,同比增长26.32%。平均单价1.98美元/米,同比下降2.8%。对日本真丝绸缎出口以坯绸为主。

对日本坯绸出口增幅较大, 1-3月对日本坯绸出口808.67万美元,占我国对全球坯绸出口总额的7.76%,同比增长31.77%,但仍低于我国对全球34.57%的增幅。 平均单价为1.89美元/米,略低于对全球出口平均水平。

四、对日本真丝绸商品出口简要分析

总体来看,今年1-3月我国对日本真丝绸商品出口总体增幅平稳,且大大低于对全球平均增幅。虽然捻丝及坯绸出口有较大增长,高于去年增幅,但并未出现激增现象。随着中日丝绸逐步实现自由贸易,特别是日本政府将从今年6月起,将进口生丝农业税从330日元/公斤降至190日元/公斤,希望我国丝绸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出口节奏,调整商品结构。

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跪求中日或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纺织品贸易摩擦案例!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高分跪求!

平衡双方利益——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摩擦

--------------------------------------------------------------------------------

您对这篇文章中涉及的股票有任何问题,您对手中持有的股票有任何担心,

您对大盘走势有任何疑惑,您还关心哪些股票的趋势,随时可以免费致电--

金融界服务中心:010—66210650(30部中继电话)

周一~周五:上午8:30~下午5:30,公休日:上午9:30~下午5:30

--------------------------------------------------------------------------------

国际贸易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日贸易持续增长,其中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的增长更是突飞猛进,但与此同时,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摩擦也逐渐成为两国经济关系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1999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到661亿美元,与1978 年相比增长12.7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3%,其中中国对日本出口和从日本进口分别增长17.8倍和9.9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5.5%和13.4%, 中国对日出口增长快于日本对华出口。2000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831.66亿美元,其中,对日出口416.5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5%,高于27.8%的全国出口增长水平。(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

纺织、服装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纺织品及服装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80年代以来,纺织品及服装一直是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其出口占全国商品出口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5%左右, 1992 年至 1993年这一比重曾一度接近30%。虽然从1996年起纺织品及服装位居机电产品之后名列第二位,但目前仍是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最大的商品。(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在中国纺织品及服装贸易中,对日贸易占据着重要地位。中日纺织品贸易50年代~60年代,以日本对华出口纺织面料为主。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向日本出口棉花等纺织原料,因此当时中日纺织品贸易是典型的制成品对原料的垂直分工。8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带动了自身的技术进步,中国的纺织品开始具有国际竞争力并进入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在中日纺织品贸易中不仅中国对日出口大幅度增加,而且出口产品结构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即从以出口原料为主逐步转向以出口制成品为主。目前,日本已成为中国纺织品及服装仅次于香港的海外销售中场

中国对日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中增长较快的是服装出口,特别是2000年以来服装出口出现大幅度增长,而2000年以来在日本同样反响很大的中国对日纺织品出口其实并没有大幅度增加。在对日纺织品出口中占份额最大的是棉织品,但对棉织品的统计表明,近年中国对日棉织品出口也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增长(表1)。2000年1 月~10月平均每月中国对日的棉织品出口量是4153.4万平方米,如果按这一月平均出口量计算,2000年全年的中国对日棉织品出口量是49840.8万平方米,比1999 年减少12.43%。

原因

随着中日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两国在近年也出现了一些贸易摩擦。在日本方向,1995年初要求中国限制向日本出口毛巾、毛衣、针织外衣。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摩擦曾在1995和1996年出现一个高潮,即1995年4 月日本通产省开始对从中国进口棉纱、棉布实施设限调查,1996年8 月又对中国进口纯棉府绸实施设限调查,但经过中日双方共同努力,两次调查均以日方不对中国产品采取限制进口紧急措施而告终。但1999年以来,中日贸易摩擦又有所增强。在日本人造棉织品工业联合会(棉工联)利日本纺纱协会等有关行业团体的压力下,通产省纤维产业审议会基本政策小组委员会,要求限制进口的呼声逐渐高涨,自民党设立了纤维对策特别委员会讨论在WTO体制下实施限制进口紧急措施的可能性, 政府则准备对六种蔬菜和纺织品采取限制进口的紧急措施。

在中国方面,自1999年下半年起也开始运用国际上认可的方式——反倾销来处理中日贸易摩擦。1997年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公布以来,中国已对5起反倾销案立案调查,其中对 3起已做出征收反倾销税的最终裁定,对2 起做出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这两起案件均涉及日本。

近年中国对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增长较快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纺织工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10多年来,中国从日本等国进口了大量纺织机械设备,对纺织业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使纺织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产品质量迅速接近国际水平,受到日本消费者普遍欢迎。第二,日本国内成本上升,纺织业每小时劳动力成本位居世界前列。与日本情况相反,尽管中国纺织业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升,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产品中劳动力成本的高低对其竞争力有很大影响。统计显示,中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的劳动力成本分别为每小时0.62美元和0.43美元,分别居世界的最低和次低位置(表2 )。第三,日本对中国纺织业的投资促进了中国对日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在1994年以前的日本对华投资中,纺织业曾占很大比重,分别是日本制造业对华投资项目的43. 7%和投资金额的16.8%。

日本纺织业大规模对华投资始于80年代,最初投资地大都集中在广东等华南地区,以后向华东和华北沿海地区扩散。从投资形式看,日本对中国纺织业投资的形式是以“三来一补”为主,由于产品外销型的日资企业80%可盈利,大大高于产品内销型的日资企业,因此大部分日资企业对华投资的动机是产品返销,而“三来一补”则是实现产品返销的有效投资形式。

从投资纺织业的工序来看,日本对华纺织业的投资迄今大都集中在下游产业,这些下游产业制成品大部分返销日本(表3、4)。90年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纺织业的投资扩大到中游产业(如染色、面料的精加工等)和上游产业(如棉纺、毛纺、化纤等)。中国纺织业中小游产业的发展。为下游产业对日返销提供了原料保证,也取代了原来从日本进口部分纺织原料,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纺织品从服装的质量,增加了对日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进入21以纪后,日本的主要纺织企业如东丽、帝人、三菱REIYON和近藤纺织所,计划进一步增加中国纺织业的投资,把纺织业的上游产业,如聚酯长纤维、丙稀短纤维、棉线和棉纺织品转移到中国,中国仍将是日本纺织业对外产业转移的最主要国家。

具有上述特征的日本对华投资结果反映在贸易上就是中日贸易中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进出口的比重高。据中国海关统计,1999年加工贸易占中日贸易的56%(占对日出口的58.3%),以日资企业为主的外资企业进出口占中日贸易的59%(占对日出口54.6%),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进出口占中日贸易的比重要比其占中国外贸的比重高10多个百分点。可见,中日贸易大部分实际上已成为“日日贸易”。

由此可见,导致中国纺织品及服装对日出口增加不仅有中国的原因,也包括日本自身的原因。

多边+双边

1.中国加入WTO与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走势

中国加入WTO以后,纺织业虽然受益巨大, 但目前形成的中国对日本强劲出口势头将随着中国的“入世”而被削弱,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摩擦可能出现缓和。

第一,贸易环境变化的程度及其利弊,除了取决于多边协议外,还取决于双边协议的条款。根据WTO《纺织品和服装协议》(ATC),WTO 成员的纺织品及服装出口自2005年1月1日起不再受配额限制,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完全回归到自由贸易。但根据美方公布的中美WTO协议,在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 美国仍对超出一定增长率的中国纺织品及服装保留实施特别保障措施的权利。而另根据 WTO 非歧视原则,一成员国向任何一成员国所做出的让步均适用于所有其它成员国。因此,中国加入WTO以后发达国家不会轻易让出市场空间, 中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不可能有大幅度增长。

第二,纺织品及服装配额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存在虽然破坏了公平贸易原则,但客观上又起到一种保障作用,即保障了发展中国家有向发达国家稳定出口其纺织品的机会。配额的取消使发展中国家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将更趋激烈。中国纺织行业已经受到东盟、东欧国家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强有力挑战。

第三,目前中国纺织行业正面临一系列困境,如企业平均规模小、缺乏新产品开发能力、缺乏国际知名品牌、产品档次低、出口服装所需面料大量依赖进口、纺织品流通体制和进出口体制不能适应全球化竞争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加入 WTO,纺织行业不仅要实施关税减让,而且将面临进口纺织品的冲击。另外, 2000 年11月,中国为适应加入WTO的需要, 已经修改了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取消了这些法律原有的外汇平衡条款、当地含量条款和出口业绩条款,在华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已大大前进了一步。可以预见,今后日资企业对华投资动机中产品面向中国国内销售的比重会日趋增大。因此,外资企业将与中国国内企业形成正面竞争,中国纺织业将面临多重冲击。

第四,中国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配额过去优先分配给国有纺织品及服装企业,外资企业被排斥在外。近年,包括日资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已多次向中方提出,要求中国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配额向外资企业开放。在中国加入WTO以后, 外资企业将完全享受国民待遇,出口配额向外资企业开放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届时,外资纺织品及服装企业对欧美的出口将增加,这样有助于减轻目前中国对日纺织品及服装出口的压力。另外,中国外贸正在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如果这一战略实施顺利,也将减少对日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

2.中国加入WTO对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摩擦解决方式的影响

WTO主张各成员国实行贸易自由化,逐步开放货物市场和服务市场, 但也重视市场开放后可能对成员带来的负面冲击,允许成员根据WTO的保障机制, 实施保障措施(safeguard measures)和反倾销措施以对本国产业实行合理与适当的保护。为防止成员滥用这些措施,WTO 对商品进口与本国产业损害之间因果关系的论证、取证、证据审核和调查程序都做了严格规定。另一方面,WTO 也规定采取保障措施的成员应对那些因该保障措施的实施而受不利影响的成员提供充分补偿。如果两成员未能就贸易补偿达成协议,那么受影响的成员可采取报复措施(也即交叉报复, cross retaliation)。WTO允许成员实施保障措施和报复措施并不是鼓励成员之间打贸易战,而是促使世界贸易更健康地发展。为应付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WTO 建立了争端解决机制(DSB),规定了统一的争端解决程序。WTO鼓励各成员在遇到争端时,尽量采用这一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但同时也鼓励争议双方尽量采取友好协商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中日过去的贸易摩擦均是靠双方友好协商解决的。比如,1995年和1996年日本曾两次对中国纺织品及服装实施紧急设限调查,但经过中日双方艰苦的磋商和双方的让步,终于都以日本放弃限制而告终。中国外贸管理部门也从规范出口秩序和考虑日方要求的角度出发,建立起一系列新的出口管理方法。友好协商解决贸易摩擦为处理今后的中日贸易摩擦积累了经验。中国加入WTO 使中国可以在世界经济组织中获得一个进行争辩的讲台,可以使中国增加一种解决贸易摩擦的途径,可以用多边争端解决机制解决双边的贸易摩擦,但中国不会排斥友好协商解决贸易摩擦的途径。

互谅互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对目前的中日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摩擦作如下认识。

根据历年中国对日纺织品及服装出口统计数字,2000年以来中国服装对日出口出现大幅度增长的态势,但除此之外的其他纺织品对日出口并没有出现这一态势。

近年中国纺织品从服装对日出口的增长,是中国增加竞争力的结果,也是日本国内对此需求增加和日本产业向中国转移的结果。

日本周边国家的崛起和日本国内结构性问题引起的高成本,可能是日本纺织工业面临困难的更深层次原因。可见,日本以中国纺织品及服装进口增长过快、影响国内产业生存为由,实施设限调查或单边进口限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由于中国将实施降低关税,在华外资企业将获得国民待遇和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配额, 又由于发达国家在取消纺织品限额的问题上采取消极态度, 因此中国加入 WTO以后,中国纺织品及服装对日出口可能不会大幅度增长。

中国加入WTO将使中日贸易摩擦得到更理性和更顺利的解决

总之,解决贸易摩擦需要当事国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富有诚意的努力。今后,贸易摩擦不可避免,但只要双方互谅互让,并遵守WTO规则, 中日贸易摩擦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

关于中日纺织品贸易和中日纺织品贸易数据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中日纺织品贸易,

已有3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头像
1L寄莲 2023-04-11 21:47:02 回复
无论你昨晚经历了怎样的泣不成声,早上醒来这个城市依旧车水马龙中日纺织品贸易(中日纺织品贸易数据)
头像
2L玥影 2023-04-12 06:28:54 回复
耕耘者最信和过自己的汗水,每一滴都孕育着一颗希望的种子
头像
3L含烟 2023-04-12 04:45:27 回复
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浪花,我的心情也像浪花一样欢腾

发表评论

必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