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现状2019(纺织行业现状2021)

发布时间:2023-04-12 分类:纺织设计灵感

今天给各位分享纺织行业现状2019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纺织行业现状2021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纺织行业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是针织产品出口大国,针织服饰是主流

虽然我国针织行业起步较晚,第一家针织内衣厂在1896年才建立起来,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高新技术向针织工业的渗透,我国针织行业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针织产品生产大国,针织产品贸易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的状态,年出口金额约为900亿美元,是进口金额的20倍左右。

由于我国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具有价格优势,我国针织产品早期多以为国际大品牌代工针织服饰及配件产品发展起来。因此,在针织产品出口结构中,针织服饰及配件产品仍是主要出口产品,2019年占比达到79.27%。

我国中高端针织服饰需求旺盛,针织面料竞争力显现

由于我国大型针织企业自主品牌发展滞后,其自主品牌发展受到国外品牌的限制,因此我国针织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相对处于劣势,2019年我国针织服装及附件产品出口金额再次出现下滑的现象。

但是,在进口方面,由于近年来我国消费升级,国内终端消费市场对中高端针织服装及附件产品需求旺盛,近年来我国针织服装及附件进口金额逐年增长,2019年达到36.54亿美元。

不过,得益于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针织产业体系,特别是针织印染加工技术的发展,我国针织面料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2017-2019年,我国针织面料出口金额逐年增长,而进口金额逐年下降,2019年出口金额增长至186.62亿美元,进口金额下降至13.71亿美元。

针织产品将往品牌化、个性化等方向发展

在消费升级的今天,我国针织服饰制造大型企业为扭转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影响力弱的局面,纷纷开始通过兼并收购的模式打开国际市场,在扩大自身品牌影响力的同时,增加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是以面料纺织起家的山东如意,斥资收购SMCP、Bally和莱卡等奢侈时尚集团,被誉为“中国LVMH”。未来,我国针织服饰产品将往品牌路线、中高端的趋势发展。

而在针织面料方面,由于近年来我国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针织行业企业积极呼应将科技融入到针织面料的制作当中,同时关注市场需求动态,近年来也纷纷举办针织功能性产品的制作活动,未来针织面料技术和产品将往个性化、时尚化、功能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针织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介绍产业用纺织品的前景是什么?

2019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坚持创新导向,积极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改革,充分开拓国内外市场,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全年运行稳中有进。2019年,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359.3亿元,同比上年微增1.87%。

2019年行业实现营收2359.3亿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9%,高于制造业平均值,在纺织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2019年全球范围内对非织造布继续保持旺盛的需求,全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非织造布产量达到503万吨,同比增长9.9%。低迷的汽车行业也影响到相关的配套产业,2019年帘子布的产量为62.3万吨,同比降低7.4%。

从营业收入变化情况来看,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2019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17年的2897.5亿元下降至2019年的2359.3亿元。

2019年行业利润总额增速均有所下降

从盈利情况来看, 2019年由于主要纤维原材料价格处于低位运行,以及国家减费降税政策的实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毛利润率和营业利润率均增加0.5个百分点,但营业外收入和支出的变动导致了行业利润水平的降低。据统计,2019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18.8亿元,同比下降4.3%,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5.9%,较上年同期降低0.3个百分点。

具体从子行业来看,2019年规模以上非织造布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9%,但利润总额下降3.8%;篷、帆布行业的盈利能力得到改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分别下降2.9%和0.4%,但毛利率和利润率分别增长了1.5和0.3个百分点;绳、索、缆行业和纺织带、帘子布行业受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下降了2.3%和3.6%,利润总额增速分别下降18.2%和9.7%;其他产业用纺织品(包含过滤、土工、安全防护、交通和复合材料等类别)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7%,利润总额降低1.7%,毛利率和利润率分别达到16.1%和7.2%,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织布厂前景如何

2019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市场分析:国际份额下滑,搭上电商快车开拓国内市场

2019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但国际市场份额小幅度下滑

2019年3月1日,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会长曹甲昌在第29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现场表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其模式主要有向越南、孟加拉等国投资设厂等。

曹甲昌讲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前,中国纺织服装外贸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小幅下滑,但是却无需担心。

这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去年前11个月,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占美国进口市场份额为36%,比2017年同期减少0.4个百分点,而越南份额为10.6%,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去年全年中国占欧盟进口市场份额为33%,同比减少1个百分点,而孟加拉国份额为14.3%,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去年全年,中国在日本进口市场份额为58%,同比减少3个百分点,而越南份额为12.6%,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

中国纺织服装在美欧日三个市场中的份额都产生了小幅下滑,却无需担心,其原因何在?曹甲昌表示,其实越南、孟加拉等国的增量部分大部分均为中资企业海外投资或走出去建厂所产生的出口份额。

曹甲昌表示,为寻找全球价值链洼地,适应国际市场订单需求的转变,当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正阔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其模式主要有海外投资设厂、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开设分支机构实现产品展示与海外接单、加快海外仓建设等多个方面,在整个生产供应链中逐步以组织者和管理者的新姿态而呈现。

中国纺织服装上游出口增长,下游出口放缓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棉纺织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战略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31.17亿美元,环比增加0.27%,同比减少3.74%。其中,纺织品(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额为98.82亿美元,同比减少2.74%;服装(包括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为132.35亿美元,同比减少4.48%。

累计方面,2018年1-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为2767.31亿美元,同比增长3.66%,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额为1190.98亿美元,同比增长8.50%;服装累计出口额为1576.33亿美元,同比增长0.29%。

可以看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呈现上游产品出口增长和下游产品出口放缓的趋势。曹甲昌表示,这正是中国服装制造业转移、而周边低成本服装生产国由于产业链不完整对中国纱线和面料的需求增大的结果。据统计,2018年,中国对越南和孟加拉的纱线和面料出口分别猛增了19.3%和21.5%。

曹甲昌表示,纺织服装业要充分认识到当前行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将对未来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争端产品中,虽未包含服装和家纺等主要出口产品,但为了规避风险,美国客户已明确要求供应商未雨绸缪,逐步将生产转移,尤其是对交货速度要求不高的长单、远期订单更是如此。”曹甲昌说。

2018年,中国纺织服装对欧盟、美国和日本三大传统市场出口均保持增长,增幅分别为1.5%、8%和2.7%。另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连续三年保持增长,2018年增幅为5.3%,对东盟出口增长11.7%,在各主要市场中增长最快。

曹甲昌表示,纺织服装业界还应聚焦内外贸发展一体化。伴随着国家供给侧与消费侧改革,以及国内消费市场的日渐成熟与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传统外贸企业开始承接部分国内优质订单。借力电商平台,做优秀的国内消费市场的供应商,大力开拓国内市场。

转产东南亚遭遇产业链短板 国内纺织业“回流”中西部

近日,工信部表示,统筹推进纺织行业国内外协调布局和发展。

这一表态的背景是,近年来我国纺织业的部分产能不断向东南亚转移。据统计,2019年越南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长7.5%。与之相对应的是,2019年1-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为2718.362亿美元,同比下降1.89%。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团队纺织业研究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确实存在纺织服装产能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的情况,主要体现在纺纱和成衣制作这一块。其中,成衣制作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更多依赖于东南亚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而纺纱多数为国内产能转移。2019年,中国在越南投资的纺纱产能占越南纺纱总产能的32%。

然而,不少中国纺织企业在东南亚投资设厂,在享受成本红利的同时,也将面对产业链不完善的挑战。

“缅甸工人的工资特别低,每月只有400-500元,但原材料都需要从国内进口,增加了额外的物流成本。”联成(缅甸)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雷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工信部同时提出,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这也成为一些企业的新选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多个中西部纺织产业园建成,显示出中国纺织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以四川为例,今年以来,包括泸州、自贡等地都有相关产业园开建,当地纺织产能大幅提升。

很多东南亚国家的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额,近年来持续保持5%以上的快速增长。大型纺织企业健盛集团在2019年年报中指出,东南亚近年来受益于纺织服装产业的转移,出口增长较快。比如越南,2019年纺织品出口额为326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了7.5%,较2017年增长了24.42%。

在这背后,是很多国内企业在东南亚设厂,比如雷明所在的企业。他从事服装业已有13年,2013年决定将部分产能转移缅甸。

“我搬厂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缅甸工人的工资低,更重要的是,那时欧盟给予缅甸最优惠国政策,对缅甸出口到欧盟的产品实行零关税。”雷明说。

与雷明的公司一样,东南亚低工资和零关税的诱惑,促使不少中国纺织企业转移。

捷德皮具制品有限公司老板罗良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1993年起从事纺织服装业,主要生产手袋、箱包和皮带等产品,美国是其主要海外市场,2018年他开始在柬埔寨建厂,转移最主要还是为了避关税。

甚至不少上市公司也选择东南亚设厂,比如位于浙江的健盛集团,在今年3月发布的2019年年度报告中指出,公司于2013年开始生产基地海外布局,目前在越南已规划建设了三大生产基地。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团队纺织业研究员表示,以越南为主的东南亚地区,低成本(人工、水电)和政策扶持(低税),确实是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优势。此外,越南已经加入多个自由贸易协定,其纺织服装商品关税门槛进一步降低。

然而,和大企业可以同时设立一些上游产业链的企业与项目不同,中小型纺织企业在东南亚设厂之后,却受困于产业链不完备。

雷明表示,东南亚的产业链并不成熟,只能做代工产品,他们公司需要在中国采购原材料,运到缅甸再加工为成衣出口。

另外,罗良碴表示,柬埔寨工人生产效率低,熟练工人只有国内的60%,连管理人员也要从国内带过来,他还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培训柬埔寨工人。

“产品交到客户的成本比国内低,比如在中国生产成本是10美元,因为有关税,到了客户手中是14.3美元,而在柬埔寨生产成本大概是11美元。但光从生产方面来看,由于原材料需要从中国进口,产生了物流费,在柬埔寨的综合生产成本比国内还高。”罗良碴说。

产业链之困,导致并不是所有中国纺织企业都适合转移东南亚。

一家位于广东的纺织外贸公司开发部员工许恒(化名),其所在的企业已经从事纺织业12年,主要做针织产品,2年前为了扩大生产,降低人工成本,曾前往越南考察,但最后决定仍然将产能留在国内。

许恒认为,大企业的供应链等各方面比较齐全,从制造、印染再到成衣,但像他们这种小企业很难迁过去,而且还缺乏资金。

语言不通等也是中国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罗良碴坦言,刚到柬埔寨开厂时语言不通,凡事都得请翻译,由此产生了不少人力和时间成本。其次,在柬埔寨注册公司很慢,至少要4-6个月,而在中国只需10天。

目前来看,订单流向东南亚国家也是倒逼中国纺织企业转移东南亚的重要原因。

不过,更多的订单并不意味着更多的利润,当越来越多的中国纺织企业扎堆东南亚,企业间的竞争也在逐步升级。

雷明表示,他从2013年在缅甸开厂到现在,不断有中国服装厂转移到缅甸。据他所知,缅甸的大部分中资工厂利润并不多,只有少部分管理得比较好的工厂可能会赚到一点钱。从加工厂的角度来看,一年投资几千万元,能赚几百万元已经算不错。“有的工厂哪怕是接到亏本的订单,为了养活这边的工人,也会选择去接。”

既然如此,中国纺织企业要如何选择在国内外合理布局?

9月17日,工信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321号建议的答复中称,统筹推进纺织行业国内外协调布局和发展。支持纺织服装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引导规范企业有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国际合作与国内产业升级良性互动,稳定优化纺织产业链和供应链。

雷明正考虑回内地办工厂,因为无论是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工厂,还是中国的工厂,都有经营得好和经营不好的。“国内像广西、新疆和山东等地,也有3000元不到的工资。”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团队纺织业研究员表示,我国纺织服装业上的竞争优势还主要体现在整体产业链配套更为完善,以及我国具有高素质的纺织技术工人。尤其是随着今年中国储备棉政策性调控,棉花内外价差持续低位运行,国产棉性价比提高,中国棉纱成本优势再度体现。但对于整个全球纺织原料而言,棉花纤维仅占25%左右,大部分均由涤纶短纤、粘胶纤维等化纤贡献。在这一点上,中国具有绝对的化纤产能优势,纺织产业链配套更为完善。

“目前困难之一在于,生产要素成本逐渐提高,困难之二则在于外贸市场受到的贸易壁垒冲击正在逐渐加大。”上述研究员指出,纺织服装产业的确存在向我国中西部转移的现象,但这还是难以解决贸易壁垒问题,东南亚的优势确实存在。

因纺织服装体量、产业链配套的巨大优势,使得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全球贸易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虽然纺纱产能逐渐往越南转移,但越南棉纱主要出口地依然在于中国市场,而进口合成纱主要来自中国,这一点看来,越南的纺织业更像是中国产业的补充。

罗良碴则认为,目前国内服装产业链上还有突破空间,当前服装业两极分化,一种像HM、UNIQLO这样的服装企业,物美价廉且量大,可以利用成本优势。另一种是量小且讲究 时尚 ,季节性强,中国的供应链相当成熟,才能生产。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关于纺织行业现状2019和纺织行业现状2021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纺织行业现状2019,

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头像
1L扇错 2023-04-12 02:06:03 回复
时间,你有时真的太苗条拉,麻烦你吃多点!NO60纺织行业现状2019(纺织行业现状2021)

发表评论

必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