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纺织业发展现状(绍兴纺织业的发展区位优势)

发布时间:2023-04-12 分类:纺织设计灵感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绍兴纺织业发展现状,以及绍兴纺织业的发展区位优势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绍兴共有多少家企业?这些企业又分为哪些类别?其中以纺织业为主的企业又占了多少家?

2006年10月21日上午,中国(绍兴)国际纺织品博览会在绍兴世界贸易中心举行开幕仪式。本届纺博会采取“政府主办、协会支持、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办展模式,由贸易展览、会议讨论、投资洽谈、商企对接、信息发布等五大活动板块组成。博览会展览面积超25000平方米,分服装面料、家用纺织品、原料及辅料、纺织机械及制衣设备四大展区。中国纺织品博览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现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纺织品专业展会之一。本届纺博会以“创新、专业、国际”为主题,是广交朋友、增进友谊、扩大开放、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

在此次博览会中,我们通过认真听取有关政府领导在开幕式上的讲话、参观各个展馆以及和有关参展商采购商的深入交流等具体活动,对绍兴纺织业在整个绍兴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到了中国轻纺城快速而强劲的发展势头: 纺织业是绍兴第一大产业,全市GDP一半以上依赖于纺织业的贡献,主要纺织品如面料、化纤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绍兴是中国最先进的纺织品制造基地,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机器。位于柯桥的中国轻纺城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专业市场,市场客流量10万余人次,常驻的国外采购商达600余家,分别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轻纺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市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方式不断创新,业主素质不断提高,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专业市场,亚洲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

绍兴市的纺织企业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纺织品的对外贸易,促进了绍兴地区经济的发展。轻纺城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工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等行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及社会就业而且还扩大了对外的影响,给绍兴的发展带来了明显的拉动作用。

但是不可避免的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现就绍兴纺织业的现状做如下分析:

一、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选择能力、研发能力、集成能力和学习能力。对于行业来说,自主创新能力除了行业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集合外还包括行业内上下游及相关产业创新能力的整合,以及对行业自主创新提供支持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而绍兴纺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不少加工工序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仍然依靠大量的进口。

(二)、高新技术、纤维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还很大,致使这些纤维在相关产业的研发应用上受制于人。

(三)、纺织机械方面,尽管我国纺织机械在产量和产能上呈快速发展势态,但许多高档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依然需要大量进口,近几年进口设备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四)、面料方面,虽然国内产能产量大,但真正出口的高档服装却用的是进口面料。

(五)、在服装上,可以生产世界上任何服装但大多是贴牌加工,自主品牌寥寥无几,就连国内的知名服装品牌也被国外的品牌主宰。

二、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合理首先体现在衣着、装饰、产业用布三类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绍兴三者间的比例为97:2:1,与发达国家40:30:30和我国今后十年所要达到的50:30:20的比例相距甚远;其次同构性档次较低,用料化纤为主,织造方式以梭织为主,高档次、个性化、差异化面料少,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印染后整理水平低严重制约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导致出口产品屡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

三、产业链整合度不高。在绍兴,整个纺织产业生产链缺乏有机的协作,印染产品与服装面料脱节,面料又与纺织坯布脱节,纺织坯布又与化纤原料脱节,并且化纤、织造、印染等相关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此形成的“水桶效应”为绍兴纺织企业最终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带来极大困难。另外,绍兴纺织企业近几年的超速发展,时期也的资产负债率始终在70%的高位上徘徊,高资产负债增加了企业还贷付息的压力,影响企业流动资金正常使用,同时对企业今后的融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最终阻碍企业的全面发展。

四、面临更加复杂与严峻的挑战。

(一)从200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的纺织品服装配额已经被取消了,这就意味着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进入了“后配额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纺织服装企业的一种机遇,但同时发达国家也会因此而制造一些“绿色”技术壁垒来限制中国纺织品的出口,使贸易条件越来越复杂,从而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

(二)今年1-6月,我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总额640.32亿美元,同比增加24.49%,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4285.93亿美元的14.94%,不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比例,我国纺织品及服装行业的对外依赖度已经超过了50%,再想通过大比例提高出口额来带动整个行业的增长已经越来越困难。不管是生产产品在国内消化还是通过将新增设备低价转让以便自主淘汰新增产能,这对企业来说都是两难的选择。

(三)另外,纺织品出口退税的下调将影响行业利润的减少。

针对绍兴纺织业存在的这些不足以及面临的潜在威胁,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进行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相结合,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的依赖,同时要整合和利用各种创新资源,完善行业创新体制;加大政策扶持和行业引导,优化创新环境;多头并进,与高校合作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对工人进行培训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质量;在创新的基础上着眼于纺织产业链的全程来开发新产品、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提升产品档次,进而创造自己的品牌,实现由“中国制造”向 “中国创造”的转变。

二、实施产品的分流。实现产品结构从单一化纤面料为主,中低档产品为主向产业用、装饰用、服装用和高、中、低档多元并举转变,同时要建立适合多层次消费需求的营销网络,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提高自己适应市场化需求的能力。

三、加强各行业间的整合和上下游企业间的技术协作,提高纺织产业生产链的协作能力,在协作的基础上逐步改变相关行业间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的情况,使整个生产链中的相关行业协调发展。同时积极开展纺织行业外交,加强与同业竞争者、合作者、相关产业、客户和消费者等的交流与沟通,消除隔阂,建立更好的关系。

四、实施市场分流。实现市场结构从过度依赖国内市场向国内外并重转变。针对欧盟、美国等设置的贸易壁垒,减少对该地区市场的依赖,转向东盟、非洲、拉美等市场,开拓市场的多元化,降低贸易壁垒的影响;寻求与国外商家的合作,在国外设立企业,充分利用当地的原材料、人力资源等,减少进入壁垒,扩大市场;加强与出口国的人力资源合作,这样不仅有利于使他们了解我国纺织业发展的真实情况,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缓解纺织品贸易中遇到的摩擦,而且可以促进我国纺织品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国际化经营管理和营销能力。

此外,我国纺织行业若按照上述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极有可能出现纺织品出口“贫困化”问题。 “贫困化增长” 的出现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一国商品出口必须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2)该国必须是一个贸易大 国 ,这样其大幅度的出口扩张必然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恶化;(3)世界上其他 国家对该国出 口商品 的需求弹性很低,这样该国贸易条件恶化的程度将十分严重;(4)该国经济严重依赖对外贸易,贸易条件的大幅度恶化才有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绝对下降。虽然就现在的情况来看纺织品贸易还没算不上是出口贫困化增长,但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众多中小企业为了争取更多的出口把价格压得一低再低,贸易条件的日渐恶化,使得出口数量的增长与因此所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增长并不是呈正向同比例增长趋势。面对这些状况,企业应该积极的从自身做起,做到未雨绸缪,同时政府也应采取相关的措施,引导纺织业向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

绍兴市柯桥纺织怎么样

“经纬之间”织就“锦绣前程”。多年来,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深耕纺织业,形成全球最完备的现代纺织产业体系,贸易覆盖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新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从“步满全球”到“布满全球”

今天的柯桥,是一座“托在布上”的现代都市。这里常住人口达110万,市场主体超15万家,其绝大多数与纺织业有关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柯桥纺织走过的路,当地人记忆深刻。

除了具有传统优势的化纤产品,目前柯桥的棉、麻、毛、真丝、竹纤维、铜氨丝、醋酸丝等产品也应有尽有。除了常规产品,功能性面料产品也加速发展,带动纺织产业附加值持续提升。

绍兴纺织业的最新发展对策

(一)加强政府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引导作用。绍兴纺织产业的发展,政府的引导十分关键。在新形势下,政府应当认清形势,继续完善产业政策体系,为绍兴纺织产业的发展塑造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

在现有基础上,优先发展一批优势企业、龙头企业,鼓励并购重组,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引导他们向国际化、高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扶持一批在产业中有一定影响的中小企业,引导他们加大技改;坚决淘汰与转移一批污染严重、能耗大、技术层次低的企业,逐步将产业集群中初加工、低档次的环节向其他地区(如中西部)转移,形成梯形产品结构,避免低水平竞争,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二)大力培育纺织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又称“制造服务者”(Producer Service),是指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服务,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要大力培育纺织生产性服务业。

要加快发展与纺织有关的会展、法律、咨询、评估、策划、经纪代理等商务服务业。扩大与上海、杭州等地相关行业的合作,引进和培育一批高资质的事务所、会展公司及中介机构等,增强商务服务功能,发展会展经济。继续大力培育和规范发展劳务中介、市场中介及科技、法律、设计、会计、审计、评估等中介机构。加大开放力度,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商务服务机构,提高商务服务业发展水平。

(三)打造纺织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政府要以全球纺织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为对象,以纺织博览会、对外招商会以及各类产业主题节会为载体,综合利用电视广告、新闻媒体等整合营销手段,进一步加大区域和产业的对外推广力度。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大对各种损害区域品牌形象行为的监督与处理力度,为绍兴轻纺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树立品牌意识,创建企业品牌文化。

(四)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在区域内部鼓励先进纺织技术的研发与成果转化,鼓励中小纺织科技服务企业的创新与创业,在集群内部形成向科技要市场,向科技要利润的良性竞争。

增加对自主研发的投资,是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技术能力的前提条件。对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投资同样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通过收购或者共建海外研发中心来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五)加快外部市场的建立和升级建设。通过提升市场集群化水平,创新市场功能,推进业态创新,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洽谈订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化交易方式,完善网上轻纺城,实现有形市场与数字化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以纺博会为突破口,提升轻纺城国际影响力,按照“交易模式公司化、运营方式国际化、交易主体全球化、交易时间全天化”的全新理念,全力把国际贸易区打造成以网上交易和跨洋交易为主的全球化纺织贸易大平台。

面对着从紧货币政策下的融资难题,要加快引导纺织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加快开拓企业上市途径,引导企业循序渐进上市,重点支持企业在国内证券市场主板和中小板及未来创业板上市,增加上市企业的质量和数量。同时,鼓励企业在进入新加坡等亚洲资本市场后,再逐渐进入欧美市场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创新管理机制,与国际市场接轨,促进绍兴支柱产业的升级和快速发展。

通过政府协助集群内企业加大纺织服装人才的引进力度,依托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人才优势,引进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重点引进能够进行品牌运作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复合型营销人才、与国际接轨的服装设计师、熟悉国际市场规则的外贸人才以及高级样板师、工艺师、机械师,优化绍兴纺织服装人才结构,为纺织产业集群的升级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要提升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行业协会任务首先在于加强与纺织企业的沟通,减少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协调解决产能、市场和原料等方面的矛盾。其次,积极开展与各国纺织工业组织间的交流对话。增进相互了解,消除分歧,化解摩擦,扩大互补合作,促进协同发展。此外,协助国内纺织企业产业升级、开展与国际零售业合作及行业自律等。

浙江绍兴纺织品的现状出口贸易面临的挑战

纺织业全面应对2007/08年后挑战

理性判断2007/08年后纺织品贸易形势

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签署,为我纺织品出口带来了稳定的贸易环境,确保了我纺织品贸易的有序发展。今年以来,尤其是下半年,企业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出口价格提高,出口效益得以提升,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企业普遍反映,稳定、可预见的贸易环境增强了客户信心、促使订单回流,因此尽管今年以来历经汇率上浮、退税率下调等宏观政策调整,我纺织品出口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效益上仍取得了良性的发展。从目前企业接单情况看,预计明年上半年这种稳步发展态势仍将持续。与此同时,由于中欧协议即将于明年底到期,如果相关政策届时不能明朗,则明年下半年我对欧贸易很可能会因企业等待观望、推迟出货等而受到相应影响。

虽然2006年以来我对欧、美出口保持平稳,但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墨西哥等一些欧美周边国家的出口增长却出现异常。由于欧美设限,大量中国货物输往其周边国家,而一旦2007/08年协议终止后,如果国家不采取主动管理措施,这部分贸易势必将浮出水面,再次造成我出口量增价减的混乱局面,从而为欧美利用特保、反倾销措施等手段对我实施限制提供口实。

欧美企图在2007/08年后利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等手段对我纺织品实施限制的意图明显,一旦实施,我在欧美市场份额将遭到严重削弱。与会代表认为,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危害要比单纯的数量限制大得多。尤其是国有企业,由于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的制约,更将受到严重影响。欧美目前的动向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要引起政府和行业的高度重视。

周边国家纺织业崛起不容忽视。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国,中国纺织产业链齐全,行业规模和生产能力突出,供应能力、服务水准、反应速度、配套规模和基础设施等综合竞争力在世界上位于前列。然而,应该看到,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周边国家的纺织业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中国的成本优势不断下滑。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政府也正在采取鼓励性措施,促进其纺织业竞争力的提高。其纺织业整体实力的迅速发展,为欧美大型进口商实施全球采购战略、快速转移订单提供了便利和可能。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实施以来,亚洲周边国家受益最大。可以预见,一旦中国面临的外部贸易环境发生突变,这些国家将有能力迅速填补中国留下的市场空间。

反倾销反补贴威胁严重企业亟待转变增长方式

对于协议期满后的应对问题,与会企业意见高度统一,即“稳定高于一切”,去年初的混乱局面不能重演。

企业一致表示,在“管还是不管”的问题上不宜花费过多时间讨论,政府和行业应未雨绸缪,尽快对2007/08年后形势进行充分调研、讨论和论证,并立即着手就具体管理方案进行研究,提前拿出可行的管理办法,在协议期满后继续对敏感产品出口实施管理,保证协议期满后的平稳过渡,将两个协议带来的稳定局面保持下去。

明年底中欧纺织品协议即将到期,自明年下半年起,我对欧出口可能又将出现波动,势必影响明年输欧类别的使用率,给出口企业和进口商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为避免去年初的混乱局面重演,与会代表建议政府和商会提前制定相关预案。

政府和商会应切实支持和帮助纺织企业提高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能力。截至目前,我纺织服装出口业遭遇到的国外反倾销调查从涉及的企业、金额、产品范围来说,影响面相对不大。且前几年企业的精力一直集中在应对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方面,因此无论是在对国外反倾销规则的了解、还是在应对经验方面,都比较缺乏,对反补贴方面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

随着中欧、中美协议的到期,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很可能成为下一个5年乃至10年我纺织品出口企业面临的严重威胁,因此,政府和商会应采取措施支持和帮助企业增强应对能力。与会代表建议,在政府层面,国家应设立反倾销、反补贴应诉专门基金,鼓励和支持企业应诉;另一方面,商会应发挥其在组织反倾销应诉方面的专业经验和优势,对企业的应对工作提供指导和咨询,并加强反倾销、反补贴相关知识和规则的普及和培训工作。

企业自身应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会企业表示,我纺织出口企业的根本应对之道是加快结构调整,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研发设计、专业化、国际化经营、创建自主品牌、提高营销能力、履行社会环保责任等诸方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全行业可持续、有序地发展。代表们指出,结构调整非一日之功,成功的企业也并非只有一个模式,企业应在国家宏观战略框架下,各显神通,充分运用自身不同的资源和优势,寻求本企业的发展之路

2022年柯桥纺织业出口现状

2022年柯桥纺织业出口现状是111.7亿元。

2022年上半年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市场采购贸易货物出口金额达111.7亿元,同比增长125.1%。因此2022年柯桥纺织业出口现状是111.7亿元。

柯桥区,浙江省绍兴市市辖区,位于浙江省东部、绍兴市西北部,南靠会稽山。

绍兴纺织业技术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一)“化纤”革命(80年代初期)。绍兴纺织业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古就有“日出华舍万丈绸”的美誉。但是,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绍兴人的手脚。织丝绸,绍兴的桑蚕产量远远不够;织棉布,国家实行原料配给。只有化纤原料不受国家计划限制,而且“的确良”类的面料十分紧俏,又无需凭票购买。80年代初,绍兴的企业家在这个市场缝隙中抓住了历史性机遇,大批乡镇企业迅速崛起。短短几年时间,绍兴以化纤为主的纺织工业已初成气候,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绍兴年产化纤纺织品已经超过亿米。 (二)“市场”革命(1988年)。1987年前后,绍兴纺织工业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绍兴人意识到:流通跟不上生产,市场销售方式停留在“摆摊叫卖”的原始方式,不可能有大的发展。于是,1988年10月1日,在政府部门的牵头下,柯桥轻纺市场(中国轻纺城)应运而生,几经扩建,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纺织品贸易集散中心。另一批专业市场,如纺织原料市场、服装市场、鞋革市场、皮件市场、小商品市场、服装辅料市场、装饰材料市场等也迅速在中国轻纺城内及周边地区崛起。全市65%以上的纺织产品通过这里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并集聚了巨大的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

绍兴纺织业发展现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绍兴纺织业的发展区位优势、绍兴纺织业发展现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绍兴纺织业发展现状,

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头像
1L碧凡 2023-04-12 16:24:12 回复
友谊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厚;友谊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友谊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绍兴纺织业发展现状(绍兴纺织业的发展区位优势)

发表评论

必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